李宗仁回国后想当副委员长,毛主席三个原因拒绝,李宗仁如何反应

1965年7月18日,一架波音720客机划破万里长空,出现在中国上海的虹桥机场。

随着客机的缓缓降落,机上的一位老人眼中泛起泪光,这一刻他等了多年,自己终于又回到了祖国。

这位老人便是曾担任过国民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

机舱门刚打开,李宗仁就看到了早已等待多时的周恩来总理。

他急切地走下了飞机,向总理走去。周总理也一脸笑容地向他走来,有力地握住了李宗仁的手。

几天后,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李宗仁夫妇,几人相谈甚欢。

期间,毛主席对李宗仁愿意回国表示了极大的赞许,并询问李宗仁想在新政府里做些什么?

李宗仁考虑到之前的同僚张治中、傅作义等人都担任了人大副委员长,便向毛主席说自己同样想担任人大副委员长的职务。

然而,在听到李宗仁的话后,毛主席沉默了一会儿。

开始和李宗仁谈起了海外人士回国的问题。

会谈结束后的当天晚上,李宗仁彻夜难眠,他想不明白毛主席为何要拒绝他的求职?

1955年6月,美国纽约市郊的一幢“都德”式风格的小楼内,一名两鬓斑白的老人正端坐在书房,两眼注视着窗外的风景,眼神中透露着无尽地落寞与失意。

这位老人正是国民政府的代总统李宗仁。

自1949年以来,他已经离开中国六年了。

看着窗外的风景,不禁想起家乡桂林的山水,心里十分不平静。

尤其是在这一年的4月,听闻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时的发言。

当时一位记者问周恩来:台湾解放后是否可以委任蒋介石做将军?

周恩来进行了十分肯定的回答,并在之后发表的声明中,明确提出要和美国缓和远东紧张的局势。

周恩来的表态让李宗仁内心感到十分震动,并深受鼓舞,对他来说,旅美多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如今,新中国政府主动对外释放友好信号,他决定借着这股信号,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于是李宗仁很快就写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一文,并分别寄给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英国首相艾登,和印度总统尼赫鲁,并于当年的6月11日发表在纽约时报上。

文中着重强调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提出在中国人之间,若假以时日,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除此外,李宗仁还建议,经过一段和平共处的时间,就可召开一个全国会议,由自由的中国人士与中国共产党试行解决他们之间的一切问题。

然而,对于一个赋闲已久的政治人物来说,他的这份建议并没有在国际上引起太大的水花,甚至都没有让那些国家领导人看一眼。

反倒是引起了新中国政府的注意。

这一年的8月14日,李克农部长在向中央的报告中着重提到了有关李宗仁在国外发表的对于台湾问题的分析和建议。

李克农部长提出,对于李宗仁在这一时期的表态应当是对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表态以及卫立煌等人回国的触动。

由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李宗仁靠近新中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这一结论得到了周总理的认同,对于李宗仁对台湾问题的看法他很赞同,并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周总理认为这是李宗仁没有忘记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表现,也是他身居海外仍然心怀祖国的表现。

因此,周总理向中央建议,若是能将曾任国民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争取回国,将非常有助于统战工作的进行。

这一建议得到了党中央的认可。

于是在1956年1月,周总理代中共中央正式向外宣布,欢迎在海外所有国民党军政人员回国观光、旅游、参观、探亲,也可参加工作,来去听便。

新中国的声明迅速传到了李宗仁的耳中,他意识到这正是回国的好时机。但同时在他的心中还有一股深深的忧虑。

因为他曾是国民党的人,而在中共公布的首批战犯名单中,他赫然在列。

除此外,作为曾经的国民政府代总统,美国与台湾的特务正时刻盯着他,他不敢轻举妄动。

因此,他没有对新中国的声明有所回应,只是用麻将和写回忆录来消磨时间。

直到一段时间后,李宗仁忽然接到了曾经的秘书程思远的一封信。

信中,程思远告诉他自己已经先行一步回到了祖国,在北京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待,并在信的最后向他传达了中共中央对他的关切。

这封信看完后,李宗仁内心又激动,又震动。

激动的是中共中央对自己这位曾经与他们为敌的人竟然如此宽容, 震动的是自己的秘书在没有告知自己的情况下,竟然先一步被邀请回了祖国。

这让李宗仁有些埋怨。

他写信批评程思远,北京之行事关重大,去之前应当先同他商量妥当再说。

虽然写信只是批评秘书,并没有正面回答秘书关于自己对回国的看法,但实际上,程思远的这封信已经打开了李宗仁心里对中共中央戒备的缺口,开始产生无比强烈的归国想法。

1958年,李宗仁给身在大陆的老朋友李济深写了一封信,他在信的末尾引用了“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暗表心迹。

于此同时,他也托程思远向国家表示自己曾收藏了一批文物,想要捐献给国家。

1959年10月,当程思远再一次回到祖国后,他立即向周总理转达了李宗仁的意愿。

周总理听后,先是对李宗仁的行为表示赞赏,也表示对李宗仁归国的欢迎。

然而,在与程思远交谈结束后,周总理也向他表示,如今李宗仁回国的时机尚不成熟。

因为此时的国内形势较为复杂,再加上李宗仁身份特殊,一直受到美蒋特务的监视,稍不留神就会重蹈冯玉祥将军的覆辙,所以对于李宗仁的回国之路必须慎之又慎。

周总理将自己的忧虑和盘托出,希望程思远能够亲自去见李宗仁转达自己的意思。

程思远当然知道总理的意思,事关重大,为了防止李宗仁会错意,

他在1963年,亲赴瑞士找到了正在欧洲旅行的李宗仁,向他转述了周总理的话。

同时转达了周总理对于李宗仁回国访问得“四可”:

第一可以回来祖国定居;

第二可以回来,也可以再去美国;

第三可以在欧洲暂住一个时期再定行止;

第四,回来以后可以再出去,如果还愿意回来,可以再回来。

总之,来去自由,不加拘束。

周总理的话让李宗仁大为感动,他立即表示自己只要“一可”,允许自己回国定居就行。

1965年,李宗仁的归国之心已经按耐不住了,而周总理的规划部署也在同一时间部署到位。

7月13日,李宗仁携夫人郭德洁乘飞机从瑞士出发,远渡重洋,飞跃关山,期间也曾遭遇蒋介石派遣特务的阻碍,但由于周总理的部署得当,终是有惊无险地躲过了反动派的阻挠,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祖国。

7月18日,早上7点,当飞机盘旋着广州机场上空时,李宗仁再也压抑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他激动地握住程思远的手说:“16年前,我飞离广州的时候,万万想不到还会回来。可是世事变化常常出人意外,由于祖国的呼唤,今天我又回来了。”

一字一句,都是来自李宗仁内心的真挚情感。

在广州机场用过早餐后,飞机继续起飞,到上午11点时,一行人到达了上海虹桥机场。

此时,等候多时的周总理已经站在了候机室的门口。

李宗仁看到总理,快速的走下飞机,两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7月20日上午,李宗仁一行人乘机飞抵北京。

在挂着《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标语的机场大厅里,李宗仁感慨万千,他径直走向了毛主席的塑像前,向前来迎接他的党政要员宣读了自己的声明:

“16 年来,我以海外待罪之身,感于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之下,高举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红旗,坚决奋斗,使国家蒸蒸日上......我本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反帝爱国事业,今后自誓有生之日,即是报效祖国之年,耿耿此心,天日可表”

这份声明,不仅表现了李宗仁的忏悔之意,也传达了他本人老当益壮,愿意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尽一份力的想法。

李宗仁的这则声明在海内外引发了极大的震动。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原广西的军政要员纷纷对李宗仁的行为被迫发表声明,他们声色俱厉,直接辱骂李宗仁不顾晚节,给敌人做说客。

更有甚者,直接写信痛斥李宗仁,说:“我公对困难既不能共赴,反为共匪张目,危害国家,是诚何心,是真自毁其立场矣! 自毁其厉史矣! ”

对于这些声明和信件,李宗仁嗤之以鼻。

因为在回国后,他看到了中国人民在我党领导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就,因此由衷地敬佩共产党,相信社会主义的建设。

7月26日,毛主席在中南海设宴款待回国的李宗仁夫妇。

谈话间,毛主席幽默地向李宗仁说:“德邻先生,如今台湾、香港都在骂你呢,不过不要紧,他们以前也骂过我们是共匪,你们如今也是误上贼船了。”

李宗仁听到这里,感觉有些语塞,因为曾经的自己也算是站在民众的另一面了。不过如今的他想要走进民众,渴望给新政府做些事。

在毛主席询问他想要在新政府中做些什么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说道想要做人大副委员长的职务。

听到这里,毛主席沉默了一会,突然将话题岔开,不再谈及此事。

宴会后,李宗仁彻夜难眠,他暗自思量,是不是自己急于要官引得毛主席不悦,还是因为自己要的官太高。

其实对于在新政府里任什么职位,他在刚下飞机的时候也曾想过。他曾经的部下如今在新政府里都担任了人大副委员长的职务,自己的职务如果太低,面子上过不去,太高了也不好。

但无论如何,自己权衡利弊的职位,结果还是引得毛主席不悦,李宗仁十分自责。

毛主席真的因为李宗仁的要的官太高而心生不悦吗?

其实不然,在李宗仁走后,毛主席就将自己对于李宗仁的想法告诉了周总理。

他认为,李宗仁如今即使没有了代总统的职位,但毕竟之前曾任国民政府的代总统,如果让他担任人大副委员长,不免有些说不过去。

所以,毛主席希望李宗仁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以个人的身份向台湾展示出中国共产党的诚意,帮助新中国做好统战工作,让海峡对岸的人民看到,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不久后,李宗仁从周总理口中得知了主席的想法,自己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十分钦佩主席的远见卓识,并表示自己会遵照主席的想法去联系海内外的爱国人士,做好统战工作,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结语

1969年1月23日,久病缠身的李宗仁预感自己即将离开人世。

在弥留之际,他向身边的看护口授了一份信,再次向毛主席和周总理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信中说:“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的......

在我快要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我还深以留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和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前途为念。

他们目前只有一条路。就是同我一样回到祖国怀抱。”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李宗仁仍旧没有忘记主席交给他的统战职责,

他仍然想为新中国的统一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

人居衰微之际,却仍能发出铿锵之音,这一切皆是来源于他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和热爱之情。

69年李宗仁逝世,周总理在治丧报告上修改四个字,毛主席:同意

1969年1月30日,原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因肺炎在北京逝世。

这位戎马半生的老将,虽然在前半生深处国民政府的阵营,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他能够幡然醒悟,及时回到祖国的怀抱,也算是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此为了表示对李宗仁的尊重,也为了体现共产党宽以待人的原则,中央特意为李宗仁筹备了治丧会。

很快,李宗仁的治丧报告就递交到了周总理手中,周总理凝神看了许久,然后提笔在报告中修改了四个字。

毛主席看完之后,当即批示:同意!

周总理究竟删改了哪四个字?李宗仁最后又葬在哪里了呢?

周总理说:“李宗仁一生做过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一件是回归祖国。”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首次取得胜利。

1937年年底,日军占领南京、济南之后,企图通过推进津浦线,会攻徐州,从而沟通南北战场,而台儿庄只是山东峄县的一个小镇。

这个小镇位于津浦线台枣支线和台潍公路的交汇点,是徐州门户。

时任中国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临危受命,赶赴前线,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这场战役完全是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下推动的,战况也可谓是惨烈至极。

经历过激烈的外围战、巷战和反击战,我国29万战士大约损失5万人,歼灭日军人数大约2万人。

这场战役不仅鼓舞了中国的士气,也让世界各国对中日战争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台儿庄战役是李宗仁做的第一件好事,那第二件好事“回归祖国”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还要从蒋介石败退台湾开始说起。

1949年,随着国共谈判破裂,解放军迅速发起渡江战役,此时的国民党已经是大势已去。

蒋介石匆忙乘坐专机逃往了台湾,而作为国民党代总统的李宗仁,也于11月20日,以就医的名义从南宁乘坐专机飞往了香港。

蒋介石先后派居正、朱家骅、洪兰友等人,两次前往香港邀请李宗仁。

但李宗仁和蒋介石向来政见不和,桂系部队在解放战争中也几乎损耗殆尽,李宗仁心中清楚,自己没有了能够在政治上立足的条件,此去台湾结果不明。

因此他办理完手续之后,再次以治病的名义,飞去了美国,这一去就是十六年。

1954年3月,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发表声明,正式罢免李宗仁的“副总统”职务,对此,李宗仁并没有给予回应,相反,他的注意力此时已经全部被中美两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较量吸引住了。

这次战争彻底改变了李宗仁对共产党的看法,美国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从来没有被别的国家打败过,因此当志愿军赶赴朝鲜的时候,他也曾担心过、怀疑过,就连国民党都不敢和美国硬碰硬,共产党真的有这个实力吗?

因此,在看到志愿军将“联合国军赶出朝鲜的时候,李宗仁的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他由衷地为新中国的强大感到骄傲。

1955年美国当局发布和台湾当局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之后,李宗仁也对美国贸然插手中国内政感到极其不满,他认为台湾永远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此举是在阻碍中国的统一。

不久之后,李宗仁就在美国发表了《对台湾问题的建议》 ,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建议。

他对台湾问题的想法已经明显发生了转变,而这样的变化不仅引起了中央的关注,同时也在台湾地区产生了剧烈的轰动,不少台湾人士说李宗仁是“叛党”,但也有不少人产生动摇,台湾和大陆本为一体,为什么双方不能做下来好好谈谈呢?

对于和平解放台湾的问题,很快就成了国际社会的一个普遍认知。

与此同时,中央当即派人前往香港,向程思远先生了解了李宗仁的思想转变过程。

从这之后,促成李宗仁回国,争取和平统一祖国成了中央的一项重要工作。

1956年4月,周总理特意邀请与李宗仁来往密切的程思远北上,当面向他了解了李宗仁的真实想法和意图。

周总理十分热情地向程思远表示:“我们欢迎李先生在他认为方便的时候回来看看 ”。

随后,中央特意多渠道地向李宗仁传达了这一消息,这样既给了李宗仁台阶,又在一定程度上对蒋介石造成打击,促进台湾的统一。

后来,周总理特意将促成李宗仁回国这件事交给了程思远,而程思远不负所托,多次前往北京,两次冒着生命危险赶赴欧洲,为李宗仁回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59年,李宗仁终于通过李济深,第一次向周总理传达了想要落叶归根的愿望。

同时,为了表达对中央所做工作之感谢,李宗仁表示自己在北平工作的时候,曾花11万美元买了一些文物,一共有12箱,他不忍心看着这些文物流落异地,想要捐献给祖国以解思乡之情。

周总理没想到李宗仁是一个如此豁达的人,他当即点头同意了这件事。

很快,程思远就把李宗仁保存的字画全部带到了北京。

可周总理带人一鉴定,发现这些捐赠的文物中,有一部分是真的,一部分竟然是假的,而真品的价值不过才3000美元,和李宗仁所说的11万美元相去甚远。

这让周总理大感意外,但是考虑到要争取李宗仁尽快回国,周总理还是决定给李宗仁3万美元,以表谢意。

然而在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这件事的时候,毛主席却笑着说道:“恩来,你是真不明白啊,李宗仁这是在投石问路,他说11万,那我们就给他12万,统战工作嘛,都是要讲策略的!

周总理这才反应过来,当即给拨出12万美元,并特意对他的捐赠表示了感谢。

有了周总理的“担保”,李宗仁才彻底放下心,安心地准备回国的事情。

但是在当时的形势下,李宗仁想要回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正处在美国中情局和台湾特工人员的密切监视中,稍有不慎,就会有性命之忧。

实际上,此时周总理对于李宗仁回国一事也有着自己的忧虑,他担心李宗仁的思想转变还不够充分,容易受到台湾和美国方面的影响,所以周总理又做了两手安排:一、不在中美之间做文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二、耐心等待有利时机。

1963年,为了放松美国当局以及台湾的警惕,李宗仁在周总理的安排下,以看病的名义专程前往瑞世苏黎世走了一趟。

在这里,他见到了奉周总理的指示,特意前来的程思远,李宗仁一见到自己这位老友,心中可谓是百感交集,一时间,回国的念头更盛。

但是李宗仁心中清楚,现在并不是回国的最好时机,他的身后还有无数双眼睛,正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因此叙完旧之后,李宗仁再次折返回了美国。

当然,这次出行也保证了李宗仁后来再次前往瑞士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国和台湾方面的警惕。

1965年7月,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李宗仁途径瑞士苏黎世和巴基斯坦卡拉奇,终于乘坐专机成功回到国内。

周总理亲自带领着一众领导人早早地等候在上海的机场中。

当李宗仁看到周总理的第一时间,回想离国的这些年,他不禁热泪盈眶,匆忙迎上去握住总理的手,对其这些年来的照拂表示感谢。

周总理也十分热情地对他说道:“欢迎你回来!德邻先生。

7月20日,李宗仁又乘坐专机抵达了北京,这次迎接他的除了周总理之外,还有不少无党派人士以及不少国民党起义将领,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李宗仁心中才有了说不尽的归属感。

在机场庄严的毛主席半身塑像前,李宗仁宣读了自己的归国声明,表明了自己愿尽毕生之力,报效祖国的决心。

李宗仁和这份声明,又在台湾省甚至是国际范围内激起了千层浪,不少人对共产党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李宗仁回国不久之后,中央特意承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影招待会,这次电影特意放映了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刘三姐》,在这部电影中,李宗仁在一次看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故乡桂林的山水,听到了久违的山歌。

这样不一般的欢迎仪式,让李宗仁不禁泪湿了眼眶,流落国外的这些年,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思乡的苦。

随后,全国政协特意在政协礼堂中宴请了李宗仁,周总理还带来了自己做的酱肘子。

这次宴会也让李宗仁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

7月26日,对李宗仁来说是令他终身难忘的一天,有人通知他:毛主席要在中南海接待他,请他立即前往。

听到消息的那一瞬间,李宗仁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上午十一点,李宗仁就带着自己的妻子赶到了中南海,看到了已经等在门外的毛主席。

李宗仁率先一步走上去握住了毛主席的手,毛主席则是对他的归来表示了诚挚的欢迎。

随后,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李宗仁第一次走进了毛主席的会客厅,看到这样简朴的房间,再想到过去国民党奢侈浪费的行为,李宗仁深感愧疚。

毛主席和李宗仁互相寒暄许久,两人正说着,毛主席忽然话锋一转,说道:“德邻先生,你可上当了!

李宗仁心下有些慌乱,面上却是一脸茫然,还没等他说话,毛主席又笑着说道:“国民党说我们是‘匪’,你这次不就是上了贼船吗?

李宗仁闻言,也忍不住被毛主席的话语逗笑了,此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人人都说毛主席是一个风趣幽默又贴近群众的人了。

陪同接见的程思远也忍不住说道:“主席,我们是搭上这条船已经上岸了!

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李宗仁向毛主席提出了想要担任人大副委员长一职,为新中国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但是毛主席思虑再三之后,还是拒绝了李宗仁的请求。

因为李宗仁原来是国民党代总统,当时在中央内部也有些国民党老将领,例如张治中、傅作义等,如果他的职务比这些人低了,恐时间久了李宗仁心中不痛快,另外一方面就是李宗仁还有更紧要的任务要完成,那就是“统战工作”。

他的回国对于台湾省来说就是一剂猛药,所以在台湾的统战工作方面,势必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刚开始李宗仁并不明白毛主席的用意,但是当周总理向李宗仁解释清楚之后,李宗仁当即对毛主席的苦心表示了理解。

后来,李宗仁还在毛主席的邀请下,登上天安门城楼参与了国庆观礼。

但不幸的是,1968年,还没来得及享受几天晚年生活的李宗仁就被确诊了癌症,同时还有多种老毛病复发,导致李宗仁的身体状况愈发低迷。

尽管中央曾下令,一定要尽全力抢救李宗仁,但是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还是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李宗仁离世后,中央决定为其举办一场追悼会,以悼念他在抗日战争以及国家统一过程中做出的贡献。

很快,李宗仁的治丧报告就送到了周总理的办公桌上。

周总理皱眉细细看了一遍之后,经过再三考虑,提笔将“拟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傅作义主持”改成了由“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 ,同时还要求香港的报刊发表了李宗仁逝世的消息,表示对李宗仁的悼念。

李宗仁和妻子

毛主席在看到周总理修改的治丧报告后,也感念李宗仁曾为中国走出的贡献,当即在报告上批示上了“同意”二字。

1969年2月1日,李宗仁的遗体告别仪式正式举行,一些原国民党将领纷纷前来为李宗仁送行,在众人的注目下,李宗仁被葬入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相关问答

李宗仁的简介?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与白崇禧一起,为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李宗仁(1...

李宗仁是广西人吗?他的个人主要事迹?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

李宗仁是哪里人?

李宗仁是湖南人。因为他在湖南宁乡出生,并在湖南长大接受教育。可以延伸,李宗仁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曾担任中国国民政府副总统、行营总司令...

李宗仁为什么没有叛变?

李宗仁没有叛变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区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

李宗仁回国后享受什么待遇?

李宗仁是广西桂林人,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很多的贡献,更在解放战争的后期对我国的解放战争作出不了估量的贡献,是民国时期的副总统,但是因为各种...

国民党内部,李宗仁实力有多大,桂系有多少军力?

广西,1200万人的八桂之地征募士兵及劳工450万,出兵超过100万,死伤近70万,几乎所有青壮年都在抗日。虽然出兵数量仅次于四川,但如果按地域宽广算广西出兵人均...

白崇禧的军事才能,明显高于李宗仁,为何在桂系始终是千年老二?

在当时的中国,政治家永远比军事家更重要。军事不过是政治的延续,单纯的军事只能用于作战,而没有办法取得长治久安,成为一方霸主。从整体上看,李宗仁的能力更...

白崇禧和李宗仁是哪里人?

白崇禧1893.3.18~1966.12.2民国时期军事家,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字健生。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回族。李宗仁(1891-1969)广西临桂人,字德邻。黄埔军校南宁...

李宗仁当上总统,为什么国共和谈失败?

和谈必须实力相当或相近,此时国民党已经失去了与中共平起平坐的谈判地位,对中共的谈判条件,国民党根本无法接受因而和平谈判失败。和谈必须实力相当或相近,此...

胡蝶女儿为何要嫁给大他50岁的李宗仁?

作为民国影坛一座丰碑式的人物,她被誉为是“中国的葛丽泰·嘉宝”,先后创造了六个“中国之最”。问题来了,胡蝶的女儿胡雪松为何要嫁给大她50岁李宗仁?本着...